图片来源网络
据新京报报道,5月7日,广州铁路公安局衡阳公安处证实,网传5月4日晚K435次列车上一男子被人持刀杀害一事属实,且凶手有案底。警方一位知情人士表示,凶手35岁,重庆人,“2014年和2017年(凶手)曾两次持刀伤人,2010年和2011年曾两次被强制戒毒。”据悉,事发时间为5月4日22时许,当时K435次列车行驶至湖南省衡山县到衡阳市之间,广州铁路公安局衡阳公安处一位民警称,“凶手使用的凶器是一把小刀。目前,受害者家属正与集团公司、车务处和车站派出所沟通。”
一个吸过毒还有刑事案底的人,带着一把刀上了火车,残忍杀害了一个疑似并不相识的年轻人,酿造了一个赤裸裸的悲剧,让社会痛彻心扉。更关键的是,在一般人看来,铁路出行有安检护航,安全性很高,此事也跌破了大众认知,让人感到不可思议。
(资料图片)
就常理而言,任何一起悲剧的发生,都有迹可循。海恩法则也表示,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。此事也是同理。那么,搞清楚这起悲剧发生的原因,厘清相关疑点,把真相摆在明面上,就是“现实刚需”。这不仅对受害者及其家属是一个交代,也能够进一步明确相关漏洞,更好防范和化解公共安全风险。
此事目前最大的争议点便是“凶器”。有媒体报道称,凶手拿的是一个长18厘米的刀具,而警方将其称之为“一把小刀”。那么,这把刀到底多长,长什么样,属不属于管制刀具,是第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。
之所以纠结刀具的情况,因为这关系到火车安检是否失守。按照国家铁路局、公安部公布的《铁路旅客禁止、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》,除了管制刀具,其中还写道,刀刃长度超过60毫米的日用刀具,也是禁止随身携带的。如果这把刀属于被禁止、限制携带的刀具,那凶手是如何将其带上火车的?怎么过的安检?安检为何会沦为摆设?毕竟,安检时若能查出凶器,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。
网传视频显示,受害者家属控诉,事情发生十来分钟后,乘警才把凶手制服,才开始给受害者抢救,且急救人员拿来急救箱后,发现没带箱子钥匙,又返回拿钥匙,一来一去,可能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,人为丢掉了“救命稻草”。这些情况属不属实,乘警是否做到了第一时间控制现场,最大程度守护人员安全,急救人员是否存在人为延误救治的问题,亟待一个回应和说法。
更刺痛公众神经,挑战公众底线的是,视频中疑似广铁集团的人回应,受害者的死亡和他们没有直接关系,引得受害者家属暴怒。视频中的人,是不是广铁集团的人,若真的是,那也请广铁集团出来走两步,给公众解释一下:为什么火车上发生的恶性杀人事件,会和铁路部门没有关系?乘客上了火车后,保障乘客旅行安全,难道不是铁路部门的基本义务和责任?
一起5月4日发生的公共恶性事件,直到现在才在舆论场掀起了一点波澜,这本身就耐人寻味。就算到现在,网上也没有看到警方以及铁路部门关于此事的一份官方通报和说明,这不正常不合理,是说不过去的。
据受害者家属透露,受害者死前最后一刻夺刀压肚子下,避免凶手再伤害别人。这何等悲壮,又何等讽刺。令人充满敬意的同时,内心也五味杂陈。遵循和坚持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原则的火车上,不该出现这一幕,更不该让普通乘客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(来源:潮新闻)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
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上热搜 官方致歉来了!5月17日,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登上热搜。据了解,近日,妇炎洁电商官方旗舰店一款女性私处用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,广告写道:中日韩三国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X 关闭
X 关闭